社工服務研究
退役軍人社會適應障礙的社會工作介入探究
時間: 2021-02-18訪問: 1287
1退役軍人社會適應障礙社會工作介入的優勢
1.1 實現退役軍人心理健康調節
社會工作中通常需要對退役軍人實施心里方面的干預治療,因此通常采用艾莉森理性情緒療法,能夠幫助退役軍人很好的進行壓力釋放及情緒調節。整個過程主要是此案去平等、尊重及接納等正確的價值觀方式來走進社會適應障礙者,更好的對其進行幫助、引導,促使其發生自覺的改變。需注意,在整個社會工作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始終秉持社會主義價值觀,重點突出人與人間的平等關系,要求每個個體都必須獲得尊重,這些都是針對退役軍人社會使用障礙實施社會工作介入的基本要求[2]。
1.2 可轉變退役軍人的現實困境
社會適應障礙是退役軍人的主要困境,要想進行轉變,所開展的社會工作介入就必須基于系統化視角來進行,要對退役軍人本身及其所處環境雙向展開。比如可組織既體現的個案及社區獲得來幫助其獲得自身的改善,同時還需協調處理好退役軍人本身家庭和社會環境間的適應性問題,進而由此達成對退役軍人服務的效果。整個社會工作介入要求工作人員不要需要具備工作額熱情、經驗及悟性,同時還要求工作人員應當掌握相應的科學理論及專業技巧來實施社會工作介入。比如要求具備專業的社會、心理、人類等諸多學科為基礎,由此針對退役軍團的服務需求及行為偏差進行科學分析與評價,這樣才能更加科學有效的達成對退役軍人社會適應障礙的優撫處理效果。
1.3 可促進退役軍人的能力發展
通常退役軍人退役之初普遍存在生活困難、知識技能匱乏及隱性失業的情況,盡管我國在制度范圍內明確規定了對退役軍人開展相應的就業培訓服務工作,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社會工作介入則可通過優勢理論及增能理論來協助退役軍人更快的認清自身的價值,從而幫助其更快的整合自身周邊資源,搭建屬于自身的社會支持體系,更快的完成社會適應的目標,真正找到自我實現的路徑。比如,社會工作人員可建立增能小隊,以此來為存在適應性障礙的退役軍人提供階段性的技能培訓,從而幫助他們更好的提升自身能力,發揮出獨屬自身的優勢。
2退役軍人社會適應障礙的社會工作介入現實困境
2.1 社會工作要求高,社區支持有限
關于退役軍人社會適應障礙的社會工作介入,是國家政府在制度和法律上明確規定的,各個地區也都貫徹執行。然而,人的意識本身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因此就對制度本身進行了人性化的轉變。現行的針對退役軍人社會適應障礙的社會工作介入,都有明確的規則制度規定工作人員必須依照制度內容提供服務,但在具體的人性化需求服務上難以充分滿足,這就導致制度與服務對象需求存在法理和情理層面的沖突。比如退役軍人希望獲得相應的精神慰藉,苛求取得公眾的尊敬,建立穩固的社會關系等等。但是在實際公眾當中,涉及到心理、情感需求方面的服務難以有效滿足,多是采取衣食住行方面的補助。再就是絕大多數社區本身資源非常匱乏,相應的基礎設施相對陳舊落后,因此直接受到空間及經濟物質的約束,無法充分滿足退役軍人在這方面的需求。
2.2 社會力量參與不足
緊隨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針對退役軍人社會適應障礙所需提供服務也開始向著高層次方向發展。在此背景下,要求政府方面必須積極轉變以往傳統的社會工作模式,由往常的單一負責制轉變為多樣化統籌之,由此來增強社會組織介入的有效性。然而在實際工作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不僅僅表現在社區本身支持力不足,同時還表現為社會組織力量參與不足。就單純以就業這塊為例,多數退役軍人正式退役后,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處于待業狀態,其中可能有小部分人會選擇繼續接受教育,但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自主擇業。現行的優撫政策能夠給退役軍人提供的就業培訓幫助不是很大,而聯系一些社會組織力量培訓也難以起到預期的效果,或者說社會力量參與其中所需耗費的成本遠高于常規人事招聘[3]。因此,多數社區期望國家方面能夠出臺更多支持政策,進行軍隊內部消化,或者提供額外培訓補貼等等。
2.3 平臺體系缺失難以持續服務
針對退役軍人社會適應障礙的社會工作介入,本身屬于在時間期限內完成特定目標所開展的社會工作服務活動。參與社會工作介入的工作人員必須相應的組織平臺加以支撐,并由此構建完善的工作內容體系等。然而實際工作當中,多數社會工作機構明顯缺乏平臺體系支撐,多數工作人員遭遇問題表現無力時,負面情緒難以獲得支撐和指導,最終影響持續服務效果。因此,如何展開持續性服務成為主要問題,需要相應的政府部門制定政策并設立專項資金來進行長期、持續的服務。
3退役軍人社會適應障礙的社會工作介入建議
3.1 組織舉辦退役軍人心理健康服務活動
由于多數退役軍人退役后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嚴重不足,乃至在就業當中屢次碰壁,導致此類退役軍人不可避免感到迷茫,甚至生出一股成為家人與社會負擔的心態。再加上日常生活當中,自身生活圈子狹窄,一些情緒無法與人述說。其實退役軍人本身也有很強烈的分享欲望,長時間得不出情緒抒發,將很有可能最終演變為心理負擔。因此,就需要為此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社會工作介入人員可組織舉辦退役軍人心理健康服務活動,具體是以茶話會的形式進行聊天交流,一起分享和回憶服兵役期間的事情。整個過程當中,退役軍人們能夠通過對往事訴說的形式逐步抒發內心的情感,進而重拾自我。通過這種心理健康服務,能夠幫助其緩解及矯正內心不良情緒,真正樹立起堅定的生活信念。
3.2強化宣傳與培訓,營造社會工作服務氛圍
由于絕大多數地區開展社會工作介入缺乏相應的支持條件,因此需要增強相應的宣傳與培訓活動,由此來營造出良好的社會工作服務氛圍。具體操作方式如下:(1)充分發揮出地方媒體的效用,促使社會工作介入進入廣大群眾的視線;(2)拓展多種不同形式的主題宣傳活動,比如組織舉辦相應的社會工作知識競賽、組織籌劃國際社工日宣傳活動、開展趣味性的社區活動等等;(3)設立相應的社會工作介入培訓班,所培訓的內容主要針對民政系統知識,并且面向社區團部委、社區干部等進行社會工作知識的普及,激勵體制工作人員參與其中等。
3.3 搭建服務平臺,轉變服務模式
我國有多數沿海地區針對退役軍人適應障礙的社會工作介入具備豐富的經驗,其經過多年的積累早已形成體系化的、平臺化的運作。因此,就需要充分借鑒這些地區的成功經驗,搭建相應的社會工作服務平臺。先是需要從外地引入專業社工機構模式,地方政府需在此基礎上強化各項支持。二是需要進行當地社工組織的培育,要依托體制優勢來進行有意識的孵化,由此來大量的培育出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機構。三是需要積極的轉變相應的服務模式,比如可以采用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由此來促進當地社會工作的創新發展。最后需要建立第三方跟進,強化督導與評價,針對各項工作進行及過程管理成效實施評估。